内蒙古秸秆资源的转化与再利用成效显著
时间 : 2024-06-03浏览量 : 69
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,是一个拥有超过230万亩耕地的农耕大县。在黄河水的哺育下,五原县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和肥沃的土地。随着每年农作物丰收季节的结束,如何实现那些被遗忘在田间、未被利用的秸秆资源的转化与再利用,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这些看似无用的秸秆,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。要让它们从废弃状态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,这不仅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,也是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一步。
“目前,五原县已经实现了秸秆和残膜一次性离田打捆,我们运输到发电厂或颗粒厂卖掉,这样不但保护了耕地环境,而且我们还有了额外的增收,每吨能卖到200块钱左右。”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道。
秸秆,这种在农田中随处可见的产物,不仅是农作物生命周期结束后的自然废弃物,更是我们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宝贵资源。然而,它们常常因为种种原因被遗弃或付之一炬,这种做法既不经济也不环保。当秸秆燃烧时,它释放出的热量和灰烬会造成空气污染,同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也会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。
事实上,秸秆蕴含着丰富的有机质、氮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,这些都是农作物健康成长所必需的资源。如果能妥善处理这些秸秆,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侵蚀,还能改善土壤结构,增加肥力,为农业生产带来持续的正面效益。焚烧秸秆的行为,就如同将这份宝贵的自然资源挥霍一空,使得原本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和饲料的生物资产成为了无用功。
面对这一挑战,五原县积极探索秸秆的有效利用途径,力图将其转化为绿色环保的能源产品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。通过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,五原县已经成功地将秸秆变废为宝,既减少了污染,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现在秸秆可以卖钱了,农民收益增加了。在五原县胜丰镇兄弟农民专业合作社,秸秆通过破碎、粉碎、烘干、制粒等秸秆颗粒机生产线加工,变成了颗粒饲料或者颗粒燃料,近一年销售6000吨左右。
“葵花秸秆配成饲料后,羊吃了好消化,90天就能出栏。我们合作社里养了12000多只羊,每只羊最多赚20—30块钱。既帮助农民解决春耕备耕时秸秆禁烧问题,又能给羊提供饲料。”合作社负责人绍道。
作为农业大县,五原县以玉米、小麦、向日葵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年可收集量达80万吨左右。为让秸秆发挥更大作用,五原县不断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,汇集全县9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,28家专业合作社加入秸秆绿色循环产业链,投入使用200余台各类机械。同时补贴建设储草库(棚)4030平米,实现年储存向日葵粉碎秸秆18500吨。建成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4个,形成了以饲料化为主、肥料化为辅、燃料化为补充的多元利用格局。
让秸秆变废为宝,五原县做到了。既增加了农业产出,又提高了生态效益。农民们因此有机会获得更多收益,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。同时,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多和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。这样的多赢局面,不仅彰显了科技进步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,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借鉴经验。
标签: